立足东营西城·服务油田基地,质量保证,信誉至上!手机:13012900558

  • 固定电话
    0546-8766008
  • 手机
    13012900558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
最近升级了一下自己的备用 Windows 笔记本(共花费 32800 日元,约合人民币 2161 元),所以有了这篇像往常一样非常水的文章。

本次出现的机器也是一部二手,BIOS 使用时间到手便达到 4000 小时以上,而且屏幕部分存在明显的缺陷,若阅读时感到有碍观瞻,在此致歉。

SX2 的体验请移步:

千元东洋超级业务机材,二手松下 SX2 使用心得

第一印象

CF-SZ 系列上市于 2015 年 11 月,刚好就是之前 CF-SX 系列 12 英寸机型的直系后续产品,在重量上进一步缩减,换用了新的屏幕比例,并修改了外观上的部分细节。

由于屏幕比例的变化,机身尺寸也与同为 12 英寸的 CF-SX 有了区别,具体请参考下方的图片。

考虑到 SX2 的大号电池组会额外增加机身后方的长度,出于严谨考虑,我取下了 SX2 的电池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左侧为 SZ5

接口布局如下图所示,SZ5 取消了 USB 2.0 接口及 MODEM 的预留位置(SX2 右侧面的灰色塑料块,在选配 MODEM 的机型上是电话线接口所在位置),并对调了出风口,VGA 与 RJ45 网线接口的位置,硬件无线开关也被移至右侧,VGA 接口两端的固定螺丝孔也被取消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左侧,上方为 SZ5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右侧,上方为 SZ5

两者的厚度均为 25 mm 左右,SZ5 的官方数据 25.3 mm 相较 SX 系列的 25.4 mm 略有一点优势,同时,SZ5 的厚度不受电池的影响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右侧为 SX2

我手上的这一台 SZ5 是无光驱版本,因此正面部分只有塑料挡板,而不是光驱的托盘,SX 系列应该是最后一代具有掌托掀盖式光驱的 Let’s Note 机型了,之后的所有机型均为正面或侧面弹出的托盘光驱。

状态指示灯由 SX2 的掌托面移动到机身正前方,除此之外可见 SDXC 读卡器,耳机麦克风一体化 3.5 mm 接口 与 内嵌指示灯的滑块式电源开关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SZ5 正面

SZ5 保持了 2 mm 的键盘键程与 19 mm 的按键间距,并调整了键盘的布局,方向键独立出来,在一些机型上可选装的 FeLiCa 读卡器模块与指纹识别器,也会出现在掌托位置。

该机仍旧只有一个扬声器,从 SX2 的右侧面移到了掌托面的顶部,之后的机型上才变为了立体声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SZ5 掌托面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带有指纹识别的 SZ5 掌托参考

打开顶盖,会更加明显地感受到屏幕比例的变化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
SZ5 在屏幕顶端配置了环境光线传感器,可以自动调整显示屏亮度,内置摄像头的分辨率由 720P 提升到 1080P,同时配置了阵列麦克风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SZ5 顶端,摄像头左侧的灰色点即为环境光传感器

尽管厚度上没有明显的变化,但 SZ5 在 SX 的基础上拥有更加轻量化的设计,在推出时,其搭载小号电池组的内置光驱机型便仅重 929 g,成为了当时全世界最轻的内置光驱笔记本。

而我手上的无光驱机型,在配合小号电池时,拥有更加极致的重量表现,官方数据仅有 849 g 的重量(电池重 225 g),实际端在手上的感觉对我而言极为难忘。这个数据也低于以轻薄著称的 LG Gram(14Z90N 999 g) 与著名的同尺寸的超便携机型苹果 New MacBook 12″(920 g)。

并且在这样的重量下,SZ5 的铝镁合金机身仍然具备顶盖 100 kg 抗压能力,与 30/76 cm 高度下的防跌落性能。

基本使用

SZ 系列开始,松下 12 英寸机型的屏幕素质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,从以往的 1600*900 TN 显示屏,一举提升到 1900*1200 分辨率的 IPS 雾面液晶屏,配合自动亮度调整功能,极大了改善了使用体验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分辨率对比

不过非常遗憾的是,我手头的这台机型有比较明显的亮斑问题,在纯色背景下格外明显,如下图所示,这可能是前机主使用不当造成的个例,也成为了该机在同等配置的二手机型里相对便宜的理由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亮斑故障图

但即便是这样,这块显示屏与对比机型 SX2 上的 TN 相比,表现仍然远超后者,请参考将 SZ5 的自动亮度关闭后,将两台机器的亮度均调至最高进行的以下对比,左侧均为 SZ5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
尤其是左侧的 SZ5 在可视角度上,提升令人瞩目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上方可视角度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平摊状态可视角度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侧向可视角度

由于松下在系统中将显示器显示为自有的硬件 ID,因此不能直接查看面板的具体型号,但在亚马逊等渠道搜索 SZ5 可用的液晶屏幕备件时,却能在部分商家的商品名称中得到近似的答案,其中的一个答案是名为 CLAA121FP01 XN 的显示面板。

并且根据一些商家的描述,这块屏幕与 SZ6 通用,因此下面的数据将引用日本媒体 the 比較对 SZ6 的评测,在这个评测中 SZ6 拥有最高 345 nits 的显示亮度及非常优异的可视角度,但色域却不能完整覆盖 sRGB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SZ6 色域测试图

除开屏幕上的提升外,SZ5 在圆形触控板等方面的操作体验,与 SX2 别无二致,这块触控板仍然来自新思,实现边缘滚轮功能还是需要松下自家的控制软件。

由于 SZ5 可以从松下直接下载到完整的原厂恢复镜像,出于节省时间,我直接使用镜像还原了整个系统,镜像版本为 Windows 10 Pro 1903,随后通过易升升级到了 2004,原厂附带的松下 OEM 应用如下表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相机实用程序,画面共享实用程序,用户手册,制作恢复盘,PC 设定中心(Utility)

大部分可调整的功能整合到了「Panasonic PC設定ユーティリティ」控制面板中,与 Lenovo Vantage 一样从传统应用变为了 UWP 程序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功能设置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风扇转速模式调整

之前机型上的「电源计划扩展实用程序(Power Plan Extension / 電源プラン拡張ユーティリティ)」被取消,导致电源管理方面的选项被弱化,仅剩 Windows 中的一个松下电源方案与限制最大可用量为 80% 的 ECO 模式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
硬件性能

本文中出现的 SZ5 配置如下,采用了 M.2 SATA SSD 与板载不可更换的内存,SSD 为 PM871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
内置网卡从 SX2 的双频 300Mbps Intel 6205 升级到了最高 867Mbps 的 Intel 8260AC,整合了蓝牙功能,对 802.11ac 的支持可以通过松下自家的控制面板禁用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
因为 SZ5 与 SX2 除开屏幕之外的体验区别不够大,为了凑字数,我在这里加入了一个娱乐性质浓郁的性能测试环节,测试软件仅使用 Cinebench R20。

由于具备「电源计划扩展实用程序」的 SX2 在内置的电源方案上与基本沿用 Windows 自带的 SZ5 有所不同,我只能尽量控制变量,将它们调整到 Windows 内置的平衡模式后,打开任务栏中的电源控件,把滑块拉到头,并在不插电的情况下完成测试(懒得拖线,请勿模仿)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参考

SZ5 与 SX2 在进行多线程测试时的满载稳定频率如下图所示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SZ5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SX2

完成全部测试后,结果分别如下图,为增加参考性,此处额外引入了同为双核四线程,但 TDP 为 28W 且使用锐炬核显的 2017 款 MacBook Pro 13 英寸,进行 macOS 版本的 Cinebench 测试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SZ5 6300U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SX2 3320M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MBP 7267U

拆解维护

SZ5 不但变得更加轻量,整体的维护难度也有所降低。但相比曾经的 SX 系列而言,我并没有找到特别直观的维修指南,因此下面的步骤可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,仅供参考。

如果有读者实在需要一份类似指南的帮助,51nb 上曾经有用户得到了像是官方服务指南的文档,但阅读时要求简单的日语能力,并且这份指南看起来是给内置光驱机型准备的,这里提供链接:

具体到拆机操作上,仍然是从后盖入手,与 SX2 掀开掌托面刚好相反,SZ5 则需要打开后盖进行内部维护,虽然取消了脚垫下方的隐藏螺丝,但仍然需要注意螺丝的种类差异,下面是我没有创造奇迹的参考图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底面螺丝参考

除开出风口清理挡板之外,拆掉所有可见的螺丝,即可打开后盖,由于我的机器是无光驱的纯固态配置,内部非常的空旷。

SZ5 还有内置 LTE WWAN 移动数据模块的机型,对安装了这一模块的机型而言,SIM 卡槽在电池仓内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内部结构

散热模组的螺丝仍然是倒装的,在拆卸主板后,我可以比较容易的接触到散热模组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卸下主板

SZ5 的风扇与均热板(应该是这么叫)整合到了一个组件上,如下图所示,同时可以看到几乎覆盖整个主板的绝缘塑料膜与板载的内存,SZ5 当时最高可以选配 16 GB 的板载内存。

实际体验上虽然 AIDA64 仍然测不到转速,但我能感知的噪音比 SX2 小了很多,并且没有了 SX2 类似啸叫的高速旋转声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散热模组

电池组仍然维持了可拆卸设计,我手上的小号电池组只有 47 Wh,在校准后显示为 71% 的健康程度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SZ5 电池信息

与 SX2 的大号电池组对比如下图,通过松下的电池校准程序完全放电,共计经过 3 小时左右,作为参考,SX2 的完全放电经过了 5 小时 5 分钟,在校准后显示损耗为 10%。

此外,SZ 系列开始的电池不再有潜在的起火隐患,无需担心召回问题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
实际使用下,配合 Windows 自带的「更好的电池」方案,连续使用一个半小时 Zoom 网课后,剩余电量显示如下,同样仅供参考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
软件技巧

注意:在下载并制作恢复介质时,需保持连接电源。

在之前的篇幅里,我提到了 SZ5 可以从松下获得原厂的 Windows 恢复镜像。如果用户真的有这样的需要,那么不妨移步下面的松下官方支持网站:

https://askpc.panasonic.co.jp/dl/os/recv/win7dg-10recv.html​askpc.panasonic.co.jp/dl/os/recv/win7dg-10recv.html

找到并选择图中的「ダウンロード対応版」,获取下载程序: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
双击下载到的程序,完成解包,进入 C 盘 util2 目录下打开 RecvDiscDl.exe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
在打开的窗口中,会提示整个介质创建过程需要四步:

  • 确认型号,判断是否支持下载服务
  • 确认需要下载的数据
  • 开始下载
  • 制作介质(需要光盘或 U 盘)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
第一步的型号确认会自动检测出当前设备的型号与产品序列号,但实际上也可以手动输入,只要输入任意一个有效的产品型号与序列号,便可以通过验证,进入下载: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型号确认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下载确认

上面的下载确认界面提示需要下载 8.88 GB 的数据,需要始终连接电源,保持网络连接,并避免电脑进入休眠或睡眠状态,在确认这些条件后,即可进入到下一步骤开始下载与介质烧录。这一过程可以使用 8 GB 以上的 U 盘,或 2-3 张单层 DVD 刻录光盘(单张约 4.7 GB 来完成)。

在完成恢复介质的制作后,通过做好的介质,引导启动,便会出现三个选项,分别是开始全盘恢复、删除数据与选项菜单,恢复系统只需要选择第一项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引导菜单

如果硬盘上之前没有原厂恢复分区,在下面的界面中似乎还会多出另一个选项,用户可以选择只恢复操作系统,以此获取更大的可用硬盘空间,但也会因此失去原厂的恢复分区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安装选项

选择上面的选项后,将会开始把操作系统与原厂恢复分区同时恢复到主硬盘,即选项示意的「恢复出厂设置」,整个过程只需要一次手动重启,之后将会以无人值守状态完成原厂 OEM 系统的恢复过程。

如果不喜欢全盘恢复原厂系统的方式,请通过下面的链接下载各项驱动程序:

找到 SZ5 系列,根据子型号点击进入下载列表即可: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
全文总结

在我误打误撞捡到一台 SX2 并以极其有限的认知,写完一篇体验之后,我感到 SX2 是一台纯粹的原教旨业务工具,因此难以评价。对于现在摆在面前的 SZ5,我的感受也是同样的,唯一能够形容的词,只有和松下官方的说法保持一致,它是 SX 系列 12 英寸机型的一次「进阶」,无论是否合格,都无法改变这一点。

实际上,SZ5 虽然牺牲了一定的扩展性能,但更好的屏幕表现与更轻的重量,的确也和「进阶」的形容非常相衬,上代产品里用户所喜爱的一切,基本都能在它身上找到,贬义词是保守,褒义词是可靠。

目前 SZ5 的价格个人感觉仍然有一定的水分,因此即便是二手,也只适合预算较高的用家,但 SZ 系列已经能带来匹敌当代松下 12 英寸的操作体验,特别是其除了色域之外,非常适合自动求和的屏幕。

自动求和的梗,请参考下图。

向上一阶段跃进,松下 SZ5/SX2 对比、体验与心得

全文结束,仍然价值不高,欢迎在评论区交换任何意见。

千元东洋超级业务机材,二手松下 SX2 使用心得
« 上一篇 2023年8月17日 下午4:48
松下cf-sx1拆机内部结构主板键盘
下一篇 » 2023年8月17日 下午4:48